【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 http://xwzx.fvhun.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景散文 > 正文

【荷塘】有那么一座桥

来源: 情感文章网 时间:2019-10-29 20:15:40
破坏: 阅读:1218发表时间:2017-06-18 23:22:55
摘要:但是在我心中那座桥并没有消失,永远也不会消失,李延昌、王亚顺正挺立在水中,共同用钢铁脊梁筑起一座人间很美的桥,永远地屹立在奔流不息的浑河之上……

【荷塘】有那么一座桥(散文) 从孩提时代到古稀之年,我不知走过了多少桥。乡间小木桥,壮观长江大桥,迷宫似立交桥,但只有那么一座已经消失了四十余年的普通木桥,使我永远不能忘怀,它在我心里愈久弥新。那就是清原县斗虎屯村所建石灰石矿生产专用桥。
   这座桥始建于五十年代,桥身横跨浑河,连接南山石灰石矿采石场煅烧窑和北岸的粉碎包装车间后勤供应。它虽然其貌不扬,却是生产命脉所在。开采工人的往返,煅烧矿石用煤的运输,成品的输出等等,其中任何一项都离不开这座桥。一九七一年,在这座桥上发生了一场与肆虐的洪水惊心动魄的大搏斗,在那座桥上曾战斗过的许许多多英雄们,特别是李延昌、王亚顺,让我终生难忘!
   那年仲夏罕见多雨,七月三十一日大雨又连绵不断地下了一整夜,次日凌晨汹涌的洪水夹裹着杂草、柴禾、树木咆哮而来,撕心裂肺般响声在天地间震荡着。洪水挤满了河床,逼向了桥面,许多漂浮物挂在桥桩上,加大了桥的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大桥随时就会有被冲断的危险。桥一旦被冲毁了,生产就会立刻被迫中断。秋天正是建材行业销售黄金季节,停产不但会影响指标的完成,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重点企业抚顺钢厂炼铁炉所需生石灰的正常供应。
   事不宜迟,石灰石矿领导们闻讯后,火速带领当班的工人抗洪护桥。
   一百多职工披着雨衣分散在整个桥面,因为当时条件所限,只有少部分人配备绳索做防护。面对危险,工人们始终坚守岗位,没有一人退缩。手持木杆奋不顾身地拨动洪水中挡在桥墩上的漂浮物,竭尽全力护卫着岌岌可危的大桥。哪里危急,人们就争先恐后奔向哪里,衣服被淋透了,没有人喊苦,汗水雨水交融在一起,喊声浪涛声汇成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
   这天是星期日,厂机关脱产人员正值休息。中午,核算员李延昌从回家吃饭工友那里了解到了大桥状况危险,便到隔壁邻居家找会计刘文亭商量:“河水涨得挺大,咱们厂大桥很危险,厂长和当班的工人都在桥上,咱们去看看能不能帮助做点忙什么。”刘文亭不假思索,立刻穿上雨衣和李延昌冒着大雨朝大桥方向跑去。
   到了桥上后看到情况十分危急,李延昌转身找了根木杆和大家一起忙活起来。不久,顺流而下的一棵大树横在了他附近的桥桩上,木桥随之剧烈晃动着。李延昌忙跑过去拼命拨动树干,大树猛的一下掉头顺激流飘走了,这时意外发生了,由于用力过猛,没站稳的李延昌被木杆带入了滔滔河水中。
   听到有人落水的喊声,已经下班正往河岸临时搭建的帐篷休息的青年工人王亚顺,立刻转身边脱衣服边快速往桥上跑。当看到李延昌漂过大桥的身影,便不顾安危毅然纵身一跃于滚滚恶浪中,挥起双臂急速向李延昌游去。宋克提、肖克担心他一个人身单力薄,立刻脱掉衣服跳入河中,双双迅速游去支援。全然不顾洪水的冰冷、滚动杂物沙石的撞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追上落水同志!他俩奋力向前游了几华里,竭尽了全力,仍然寻不到李、王二人,只得爬上岸。
   在宋、肖下水去搭救时,厂领导同时安排人员分别延河两岸去下游继续搜寻。我下乡的生产队就在石灰石矿下游五华里处,浑河三面绕村庄流过。那几天,白日经常看到河边风雨中工人闪动着疲倦的身影,武汉小孩癫痫病可以治疗夜晚时隐时现的手电筒晃动着,发着微弱的光亮……事过数十年,这些情景,至今仍经常电影般出现在我的脑海,昔日那荡漾在群山中的一声声焦急的呼唤声,仍时常响在我的耳边……
   经过几天的搜寻无果,第四天在下游很远的抚顺县二伙洛村社员发现了洪水消退的河滩上王亚顺同志的遗体,还是一直不见李延昌同志踪影。洪水完全消退后,在下游五十多公里沔阳村后一片高粱地里,还是当地社员偶然发现了李延昌的遗体,但这已是事发后近十天的事情了。
   过了几天,大雨终于停了,浑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大桥在英雄们的护卫下,依然巍然屹立在浑河之上,煅烧窑热烟徐徐升起,融向蓝天,装满石灰的矿车隆隆地从桥上飞驰,而李延昌、王亚顺两位英雄却永远地离开朝夕相处的工友,再回不到了酷爱的工作岗位。抚顺市工会、清原县的领导、英雄的家属亲朋好友、石灰石矿全体职工工、当地部分居民、附近的机关企业代表数百人齐聚在厂内院子里缅怀英雄,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与英雄做很后的告别!
   浑河低吟,花圈林立,庄严肃穆,送葬的人群长达一里多。那年,我在下乡的生产队做出纳员,下葬那天正巧出差去县城,在斗虎屯车站坐在车箱里眼看从白灰厂到下葬地,送葬的人们挤满了一路,其情景的悲壮,深深地震憾了我,我潸然泪下……
   前几天我遇到了在石灰石矿曾经担任供销科科长的董延聆谈到这段历史,他动情地说李延昌是个善解人意、待人忠诚、工作兢兢业业的好人,凡是接触过的人对于他的牺牲无不表示惋惜。王延顺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抚顺市下乡知青,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见义勇为,实难能可贵,令人钦佩!他嘱咐我好好地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以昭示后人。很遗憾,我一直没有找到王亚顺的亲人和知青战友,没有办法写出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我拜访了目前仍然住在石灰石矿旧职工住宅区的厂当年会计刘文亭,他沉痛地陈诉了当年曾经历的那悲壮的一刻,“那天是礼拜天,下了一整天的雨,办公室人员都在家休息,李延昌家住在我的隔壁,吃过中午饭过来找我,说河水涨得挺大,厂长领着工人都在桥上护桥呢,咱们去看看能不能帮助干点啥。我们俩穿上雨衣顶着雨奔大桥跑去,他到桥上后二话没说便同大家一起忙起来,时间不长就不慎掉到河里了。当时我清楚看到李延昌被洪水冲过桥面后还回头向我们招手呢,没有想到这是竟是很后的告别……”他忍不住抽涕了,接着又深情地回忆起往事:“我和李延昌都是山东老家闹天灾单身闯关东来到清原的‘盲流’,刚开始时在是县工业局临工队的临时工,这里干几天,那里干几天,没有固定工作。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工业局把我们临工队二十多人都调拨给白灰厂,李延昌从一个没有户口被人歧视的苦劳力成为国营企业正式工人。不久娶了妻子,住上了公房,又有了两个孩子,妻子在厂内做临时工,李延昌积极工作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当了厂部核算员,眼见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没有想到刚进三十六岁,就仓促地走了……”此刻,我懂了,他视企业为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把工厂当作遮风避雨的家啊!李延昌身武汉儿童羊羔疯医院电话为一名普通职工,当*财产遇到危险时能够挺身而出,并非一时的冲动,那是一颗朴实的感恩之心,一颗热爱企业的赤子之心使然。当时还是个合同工的王亚顺本来已经下班离开了工作现场,而闻讯后毫不犹豫地前往,其精神惊天动地、感人肺腑!
   我来到了位于斗虎屯车站北面几十米的李延昌故居,找到了英雄的弟弟李延科,他陪我登上车站北山。李延昌、王亚顺的坟墓并列于山脚下树林中,墓前各有白灰厂敬立的精制的墓碑,墓碑正面各撰刻着“李延昌同志永垂不朽”、“王亚顺同志永垂不朽”九个大字,北面分别刻着:“李延昌同志于公元一九七一年八月一日抗洪保桥战斗中光荣牺牲”“王延顺同志于公元一九七一年八月一日在抗洪保桥战斗中为抢救落水阶级兄弟光荣牺牲”两墓中间一棵柏树苍翠挺拔,坟墓居高高的平台上,背后青山为伴,前面视野开阔。
   静静地伫立墓前,聆听墓后林涛浅唱,远眺远方的大桥上一辆辆载着白灰的车飞驰而过,我心中不由地想起了明朝民族英雄于谦的一首《石灰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流芳千古的绝句,不正是他们崇高精神的完美写照吗?
   英雄舍身捍卫的木桥,于1995年7.29大洪水被彻底冲垮了,永远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为了扩大再生产,清原县政府投资几百万元新建了高大的水泥铁路大桥,一九五〇年秋季正式成立了地方国营清原县白灰厂,于一九九八年转制为私营企业,辉煌了四十余年的清原重点矿山企业成为了历史。二〇一三年“8.16”大水灾淹没了石灰石矿办公区,厂留守处记载英雄业绩的档案资料损失殆尽。
   但是,在我心中那座桥并没有消失,永远也不会消失!李延昌、王亚顺两位英雄正挺立在波涛滚滚的水中,共同用那钢铁般的脊梁筑起一座人间很美的桥,永远地屹立在奔流不息的浑河之上……

共 3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热门栏目